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關注公眾號
服務時間08:00-24:00免費課程/題庫
微信掃一掃
65、養蠶抽絲、紡紗織綢,是5000多年前中國人的重大發明。公元前5——6世紀,絲綢傳到西域。到了漢代,絲綢業已十分發達。紛至沓來的商隊,把各種絲和絲織品運到了古羅馬帝國,絲綢之路開始形成。
66、中國古代最早的紙實際上是一種絲織品,有一種帛(極薄的絲綢)在古代作為“紙”用。所以漢代以前就有許多帛書帛畫。
67、到了西漢早期,出現了用植物纖維制成的紙,如 絮紙、麻紙。
68、公元105年,東漢的蔡倫改進造紙術,發明價廉物美的 “蔡侯紙” 這種紙平整光滑,又薄又軟,成本低廉,便于書寫。
69、漢武帝為了鞏固大一統的政權,提出“獨尊儒術”,以孔子學說為核心內容的儒家思想開始占統治地位,并逐漸形成儒教。
70、佛教在元前后絲綢之路由印度傳到中國,對后世的中國文化產生深遠影響。東漢時中國道教在民間興起。
71、東漢將亡之際,劉備、曹操、孫權爭奪天下,此后各種大小戰爭不斷,著名的有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還有夷陵之戰。最終的結果是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史稱三國(公元220——280 年)。
72、三國時期有幾位彪炳史冊的著名人物,如: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曹操有雄才大略,關羽是忠義的英雄。他們受到后世中國人的尊崇。
73、晉朝(公元265——420年)時的煉丹家葛洪,在冶煉各種礦物的過程中,了解到一些礦物的性質,總結出不少化學知識,他寫的 《抱樸子》堪稱一部原始化學的重要著作。
74、《水經》是漢朝桑欽的一部河道學專著,但記述過簡,有缺漏。北朝(公元386——581年)酈道元以此書為綱要,詳加注釋,取名《水經注》。
75、《水經注》記述了1252條水道河流,連許多歷史事件、人物、傳說神話、文物碑石等各種史跡故聞,都有涉獵。全書30萬字,是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巨著。
76、王羲之是東晉(公元317——420年)杰出的書法家。據說他年輕時常臨池寫字,就池洗硯,使得池水盡黑,故有“墨池”之說,相關的名勝有多處,推浙江紹興蘭亭。
77、公元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等人在蘭亭飲酒賦詩,共得佳作四十余篇,編為一集,王羲之親為作序并書寫,稱為《蘭亭序》,是中國書法的絕代佳作。真跡惜已失傳。
78、瓷器的制造工藝比較復雜,故瓷器的出現比陶器晚。從商周起才有原始青瓷。經過漫長的發展過程,到了東漢晚期,中國已能大批生產胎堅質細、色澤翠艷的青瓷。三國兩晉時期,南方越窯所生產的青瓷最為有名。
79、從三國的吳國開始近400年間,連續有六個朝代在南京建都,后人稱南京為 “六朝古都”。
80、三國時代的大數學家劉徽,最早提出了圓周率的計算方法 “割圓術”。他從圓內接正多邊形入手,求得圓周率的近似值為3.14159.
81、南朝的數學家祖沖之,得到小數點后七位數的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比歐州數學家計算出同精度的圓周率早了1000多年。
82、經過四、五百年戰亂,公元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文帝楊堅重新統一中國。
83、隋文帝是個明君,他勵精圖治,治國有方。十幾年后,各地府庫皆已盈滿,無處再容納糧食布帛。因此隋朝的典章制度后來都在唐朝得到繼承,有的長期為后世沿用。
84、隋朝創立了科舉制,后又設進士科。“科舉”即分科舉士,“進士”即晉仕之意。隋朝創立的科舉制,沿襲1000多年,直到清末才終止。
85、隋朝時,中國經濟的重心已開始南移,大量的糧食財富從南方運往全國,為此,公元605年,隋煬帝下令開鑿貫通南北的大運河。
86、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市),北達涿郡(今北京通縣),全長2000多公里,沿河修了堤道,栽種了柳樹。
87、隋朝工匠李春營造的趙州橋(原名安濟橋),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石拱橋,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此橋的單孔大拱跨度為37.37米,完全用石塊砌成。
88、公元618年,唐朝(公元618——907年)建立。626年,李世民繼位當了皇帝,即唐太宗。唐太宗十分注意安撫百姓,他經常引用古代荀子的話:“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以警醒自己,告誡朝廷官員。
89、中國歷史上的帝王中,唐太宗最善于兼聽納諫。他鼓勵臣下直言切諫,且常能屈己納諫。
90、魏征是唐初名臣,他常說“兼聽則明, 偏信則暗”。一生對皇帝據理力諫達200多次。
91、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惋惜不已,他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征沒,朕亡一鏡矣!”
92、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繁盛的時期,號稱“開元盛世”。當時的都城長安(今陜西西安)有百萬人口,各國的使節、商人、留學生數以萬計。四方珍奇積聚,極盛極富。
93、唐朝廷在廣州設市舶司(其長官稱為市舶使),專管海外貿易。
94、唐代開始,東南沿海許多商人紛紛揚帆出海。他們每年九、十月間,乘著東北季風南下東南亞各國經商,待來年三、四月間再隨著東南季風“回唐山”。這些在東南亞“住蕃”和移民的“唐人”,成為最早的華僑。
95、唐后,許多國家都把盛唐的中國人及華僑稱為“唐人”,他們聚居的地方就成了唐人街。
96、唐朝多才子,更多有不屈不撓舍生取義之士。著名者如玄奘只身徒步往天竺(印度)取經,過沙漠、翻雪山,越叢山峻嶺,闖林莽沼澤,九死一生,歷時19年,行程5萬華里。
以上就是全部內容,更多內容請敬請關注江西成考網(www.aishangmeijie.com),更多江西成考實時資訊,可關注“江西新思路成考網”微信公眾號。【考生服務】
1、如有疑問,可咨詢【在線老師】
2、進入【江西成考考生交流群】,加入群聊,更多考生共同交流。
成人高考院校專業指導專屬提升方案
我已閱讀并同意 《用戶隱私條款》
鑒于網絡的特性,本網站將無可避免地與您產生直接或間接的互動關系,故特此說明本網站對用戶個人信息所采取的收集、使用和保護政策,請您務必仔細閱讀:
信息收集范圍
我們根據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僅收集為您提供服務所必要的信息。包括:
1、您在使用我們服務時主動提供的信息
(1)您在網站上報名填寫的姓名、電話、住址、微信/QQ、備注等信息,包括輔導報名、等網站所有可填寫的頁面及板塊。
(2)您通過電話咨詢方式提供的姓名、電話、住址、微信/QQ、備注等信息。
(3)您在使用網上咨詢服務所提供的姓名、電話、住址、微信/QQ、備注等信息。
(4)您參與我們線上活動時填寫的調查問卷中可能包含您的姓名、電話、地址等信息。
我們的部分服務可能需要您提供特定的個人敏感信息來實現特定功能。
若您選擇不提供該類信息,則可能無法正常使用服務中的特定功能,但不影響您使用服務中的其他功能。
若您主動提供您的個人敏感信息,即表示您同意我們按本政策所述目的和方式來處理您的個人敏感信息。
本次報名數據服務由本網站提供,本網站不承擔由于內容的不一致性所引起的一切爭議和法律責任,報名結果以最終輔導報名系統為準。
信息使用用途
我們嚴格遵守法律法規的規定及與用戶的約定,將收集的信息用于以下用途。若我們超出以下用途使用您的信息,我們將再次向您進行說明,并征得您的同意。
1、通過微信、電話形式建立溝通,向您提供學歷咨詢服務。
2、滿足您的個性化需求。例如,學歷途徑規劃、學歷評估等。
3、項目開發和服務優化。例如,通過您的咨詢問題及服務過程中您的建議等,優化我們的服務。
4、向您推薦您可能感興趣的學校、資訊等。
5、學校推薦。例如,我們會根據您的具體要求以您所具備的條件向您推薦合適的院校。
為了讓您有更好的體驗、改善我們的服務或經您同意的其他用途,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我們可能將通過某些服務所收集的信息用于我們的其他服務。例如,將您在使用我們某項服務時的信息,用于另一項服務中向您展示個性化的內容或廣告、用于用戶研究分析與統計等服務。
信息保護
我們僅在本《隱私政策》所述目的所必需的期間和法律法規要求的時限內保留您的個人信息。
本網站將對您所提供的資料進行嚴格的管理及保護,本網站將使用相應的技術,防止您的個人資料丟失、被盜用或遭篡改。
當政府機關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網站披露個人資料時,本網站將根據執法單位之要求或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個人資料。在此情況下之任何披露,本網站均得免責。
由于您將用戶密碼告知他人或與他人共享注冊帳戶,由此導致的任何個人資料泄露。任何由于計算機問題、黑客政擊、計算機病毒侵入或發作、因政府管制而造成的暫時性關閉等影響網絡正常經營之不可抗力而造成的個人資料泄露、丟失、被盜用或被篡改情況時本網站亦毋需承擔任何責任。
未成年人保護
本網站將建立和維持一合理的程序,以保護未成年人個人資料的保密性及安全性。本網站鄭重聲明:任何16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參加網上活動應事先得到家長或其法定監護人的可經查證的同意。若您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當您對您所監護的未成年人的個人信息有相關疑問時,請通過與我們聯系。
適用范圍
我們的所有服務均適用本政策。但某些服務有其特定的隱私指引/聲明,該特定隱私指引/聲明更具體地說明我們在該服務中如何處理您的信息。如本政策與特定服務的隱私指引/聲明有不一致之處,請以該特定隱私指引/聲明為準。
您必須完全同意以上協議才能使用本網站的在線報名服務。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載自 江西成考網 [http://www.aishangmeijie.com/]本文關鍵詞: 江西成人高考高起點歷史
江西成考網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況的調整與變化本網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敬請以教育考試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注明信息來源為其他媒體的稿件均為轉載體,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內容與版權問題等請與本站聯系。聯系方式:郵件429504262@qq.com